近年來,A股市場新面孔越來越多,一方面IPO持續快速核發,另一方面上市公司更名現象頻繁出現。2022年1月21日起,永高股份正式更名為公元股份,A股公司更名又添一例。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,2021年共有89家A股公司選擇主動更名。進入2..
400-006-0010 立即咨詢
發布時間:2022-04-11 熱度:
近年來,A股市場新面孔越來越多,一方面IPO持續快速核發,另一方面上市公司更名現象頻繁出現。2022年1月21日起,永高股份正式更名為公元股份,A股公司更名又添一例。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,2021年共有89家A股公司選擇主動更名。進入2022年以來,已有6家主動更名。
作為上市公司重要的無形資產,名字往往代表著企業的品牌形象。維持名稱的長期穩定,進而加深輿論心中的品牌認同感,對企業長遠發展無疑是更有利的。那么,是什么原因讓A股公司頻繁更名呢?
《證券日報》記者通過梳理發現,上市公司更名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;一類是由于實施資產重組,導致主業變更,從而更換新名,如浙江廣廈更名為東望時代,華通醫藥更名為浙農股份,多喜愛更名為浙江建投等;一類是為了突出主業或新業務的品牌而改變名稱,如永高股份更名為公元股份,金科文化更名為湯姆貓等。
上市公司更名只是表象,背后折射出的是公司對自身發展戰略的***調整。只是這種調整對公司來說,究竟是好是壞,還有待市場來驗證。
全聯并購公會信用管理委員會專家委員、CDO聯盟征信專委會秘書長安光勇告訴《證券日報》記者:“上市公司更名本身,并沒有對錯,而且法律上也沒有不允許更名的相關規定。但這并不是一個‘一本萬利’的好生意,需要根據自己的需求來慎重考慮。通過更名帶來的利益(如股價的上升),從長遠的角度,很難覆蓋因客戶離開所帶來的損失。因為更名后,會給自己的客戶(包括潛在客戶)帶來一些混亂,導致一部分客戶流失,因此,企業不得不花更多時間、精力和資源來重新搭建品牌和知名度等。”
“當然,對于一些特定的行業(如互聯網等)可能會有一些例外。因為互聯網領域發展很快,產品的更新換代也非常快,如果企業恰好用初期產品名來起名,就可能出現不得不更名的局面。臉書(Facebook)更名為Meta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案例。通過元宇宙的風口,臉書(Meta)的這個更名戰略至少目前看來是非常成功的。”安光勇說道。
值得注意的是,也曾有部分公司為了“蹭熱點”、炒作股價而輕易更換名字。多倫股份(現名為巖石股份)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,其曾經趁著P2P概念大火,宣布改名為“匹凸匹”,但實際并未開展P2P業務。港股信陽毛尖也是“蹭熱點小能手”,2018年至今已改名5次,而且基本都與資本市場上的熱點相關。
看懂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程宇認為,市場上確實流行一股“蹭熱點”改名的風潮。這類公司往往是希望通過把名稱改到時下流行的熱點風口上,讓股價上漲。如果明顯為了炒風口而改名,其背后大概率會有投機動作。所以,發現有這種情況時就需要嚴密注意其背后的投機操作。
浙江大學管理學院特聘教授錢向勁在接受《證券日報》記者采訪時表示:“上市公司熱衷于蹭熱點式的更名現象,實際上還是為了吸引市場的關注,其主營業務以及經營方向卻并未發生本質上的變化,由此容易引起市場的誤判。對這種現象,在牛市行情中,更容易產生不良的影響,當風口過去或牛市告一段落之后,市場也會逐漸回歸理性,并對上市公司的自身價值重新認識,改個名字蹭熱點的上市公司,終究還是難逃價值回歸、漫漫熊途的過程。”
企行公司主營業務: 公司注冊、公司變更、代理記賬、涉稅處理、公司轉讓、公司注銷、公司戶車牌轉讓,投資/資產/基金類公司轉讓, 免費咨詢電話:400-006-0010
上市公司董事會成員變動需要及時公布嗎董事、監事、高管變動肯定要公告披露的;大股東變了也是必須公告披露的;具體披露的時間看交易所的信息披露規則...
股權轉讓利好還是利空存在很多種可能,市場反應也不盡相同。1、如果是轉讓給另外一家機構或者投資人的話就是利好,可以繼續持用。說明股權結構有變更...
大股東在二級市場減持導致二股東變成實際控制人,這種實際控制人變更是否需要上報證監會批準?需要。首先必須通過工商局的更名申請,然后再通過證監會...
股權轉讓了,股權結構變更了,原來的法人由持有股權90%變更為持有股權39%,新持有股權51%的股東不變更為公司股權變更是不需要變更公司的營業...